为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,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利剑作用,推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》《辽宁省就业促进条例》(以下简称“一法一条例”)在我市落地见效,9月16日,市人大常委会召开“一法一条例”专题询问工作部署会,对询问流程、应询责任、整改闭环等进行再动员、再部署、再压实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、主任史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。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明主持,市委常委、市政府副市长姜鹏飞,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文胜参加会议。
会上,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崔博同志通报了专题询问相关工作要求,明确工作流程、时间节点及核心标准;市人大社会委委员,新闻传媒中心主任、总编辑王忠陆同志围绕专题询问新闻宣传工作做专题汇报,明确宣传重点与推进路径;随后,与会同志围绕专题询问的重点环节、难点问题展开深入座谈交流,进一步统一思想、压实责任,为下一步专题询问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。
姚明在主持会议时强调,各应询部门要紧扣就业主责主业,主动梳理领域内“痛点”、聚焦群众关切“焦点”,精准应答、坦诚担当,真正将询问的问答环节转化为凝聚共识、破解难题的良性互动;要将询问中梳理的问题、承诺的事项全部转化为整改任务,实行清单化管理、项目化推进,真正让“纸上承诺”变为“落地实效”,将专题询问的“监督力”转化为就业工作的“推动力”。
史卫东指出,专题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形式,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,更是推动党中央及省委、市委关于就业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见效的“关键一招”。他强调,一是要准确把握专题询问法定定位。专题询问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,通过直面问题,推动政府部门把就业工作的底数摸清、把存在的问题说透,进一步帮助政府部门理清思路、找准对策,共同破解就业难题。二是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。问答质量决定专题询问成效,必须在“问”的精准度和“答”的实效性上狠下功夫,确保“问得准、答得实”。询问人要强化主体意识,在“善问、敢问、深问”上持续发力,确保提问结合就业实际、直击关键问题;应询部门要精心研究、充分准备,做到“情况明、底数清、措施实”,要对照“一法一条例”和自身职责,把近年来的工作成效、存在问题、原因分析理清楚,要聚焦热点难点,围绕人大代表和群众关注的就业政策落实等问题,提前准备详实材料,既要客观说明情况,更要亮出具体举措,让群众真正看到市政府及各部门解决问题的决心。三是要扎实做好专题询问的成果转化。“询问不是终点,整改才是关键”,应询部门要把专题询问中作出的承诺、梳理出的问题,逐条列出清单、建立整改台账,明确“整改措施、责任人员、完成时限”,确保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。整改过程中要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进展,接受监督,真正把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效,让群众感受到就业服务的变化。